发布时间:2023-12-09 08:58:16
来源:最黑科技
佛学中说的“五色使人目盲”中的“五色”是指哪五色?
五色:指青、赤、黄、白、黑,比喻绚丽缤纷的色彩;不过你说得好像出自老子“五色令人目盲;五音令人耳聋;五味令人口爽;驰骋(chěng)畋(tián)猎,令人心发狂;难得之货,令人行妨。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,故去彼取此。”
老话“五味令人口爽,五色令人目盲,是啥意思?
意思是: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;嘈杂的音声使人听觉失灵;五味指 :酸、甜、苦、辣、咸五种味道,实则泛指各种美味吃得多了,味觉会丧失。爽,在此意为损伤、败坏。五味乱口。五色指:青、黄、赤、黑、白五种颜色,实则泛指缤纷的色差和华丽的穿着,使人眼花缭乱。
五色令人目盲全文
十二章
五色(1)令人目盲(2);五音(3)令人耳聋(4);五味(5)令人口爽(6);驰骋畋猎(7),令人心发狂(8);难得之货,令人行妨(9)。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(10),故去彼取此(11)。
【注释】
(1)五色:青、赤、黄、白、黑叫五色,此指缤纷的色彩。
(2)目盲:比喻眼花撩乱。
(3)五音:古代音乐的五个基本音阶,即宫、商、角、徽、羽。这里代指纷繁的音乐。
(4)耳聋:比喻听觉不灵。
(5)五味:酸、苦、甘、辛、成。这里代指丰美的食物。
(6)口爽:爽,伤。口爽,一种口病,这里比喻味觉差失。
(7)驰骋畋猎:驰骋,马奔跑。畋猎,即围猎。意即纵情玩乐。
(8)令人心发狂:使人内心放荡而不可抑止。
(9)行妨:妨,害,伤。行妨,破坏人的操行。老子在这里指出了物欲对人性的损害,提出正常的生活应当是为"腹不为目",但求安饱,不纵情于声色之娱。
(10)为腹不为目:一说只为吃饱肚子,不求声色娱乐。一说腹指人的内在自我,目指外在的形象或感觉世界。皆通。为"腹",即建立内在的宁静恬淡的生活;为"目",即追逐外在的贪欲的生活。而外在的声色之娱愈过分,心灵就愈空虚。只有摆脱外界的物欲生活,而持守内心的安宁,才能保持心灵固有的纯真。
(11)去彼取此:摈弃物欲的诱惑,吸取有利于身心自由的东西。

【译文】
缤纷的色彩,使人眼花撩乱;纷繁的音乐,使人听觉不灵敏;丰美的饮食,使人味觉迟钝;纵情围猎,使人内心疯狂;稀罕的器物,使人操行变坏。因此,有“道”的人只求安饱而下追逐声色之娱,所以摈弃物欲的诱惑而吸收有利于身心自由的东西。
《老子》——五色令人目盲
译文: 五色缤纷让人眼花缭乱,五音繁杂让人耳聋,各式美味使人味觉失灵,骑马打猎会让人内心狂躁,珍奇异宝使人德行败坏。因此,圣人只求温饱,不求声色。所以,抛弃物欲,只想过宁静的生活。
解读: “五色令人目盲”,色彩太过绚丽,会让人迷失其中,慢慢地分不清黑白,最终忘记最根本的东西。这个“五色”是指欲望,被内心的欲望迷惑了,就会忘记自己的初心。只有抛却“五色”,坚持自己的本心,才能把事做好。
“五音令人耳聋”,是说一个人整天沉浸在别人对你的夸赞中,逐渐就不能忍受正常的声音,会让你丧失正常的判断力。“五味令人口爽”的意思是各种味道多了,就会让人的口味出现偏差。其实,老子讲的五色、五音、五味,都是在影射人的欲望。
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盲五色令人目盲
“驰骋畋猎,令人心发狂”这句话讲的是打猎,其实是指被欲望驱动的不断猎取,会使人的内心发狂。我们如果懂得这个道理,不被欲望所驱使,生活就会过得更加坦然。
老子接着讲到了“难得之货,令人行妨”,是说珍奇异宝会让人的行动受到影响。我们想要做成一件事需要有恒心,但路途上会有各种诱惑,各式各样的“难得之货”会出现在你眼前。譬如,考研路上,会遇到各种聚会想去参加,还有见人找到高薪工作等外在的诱惑;创业路上,遇到新的商业机会或公司被高价收购的诱惑;还有许多有能力的官员,面对诱惑没有悬崖勒马,也是非常令人惋惜的。我们不管做什么事,都不要被这些“难得之货”扰乱心思。如果你能把对“难得之货”的欲求放下,就会容易坚持下去,最终走向成功。
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盲五色令人目盲
“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,故去彼取此。”老子所讲的“目”指的是欲望,眼睛是我们满足欲望的一个窗口。欲望没有被满足时,会不断猎奇,不断向外看。我们吃东西其实不需要那么多,基本的饮食就够了。但眼睛看到这么多美味佳肴,欲望的驱使下就会多吃。我们吃东西,并不是你想吃的就是身体需要的。“腹”是做事本身,“目”就是欲望。
老子告诉我们,要把精力放在该做的事上,不要被欲望驱使去做事。如果我们能“去彼取此”地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,会发现做起事来会顺利很多,人生也会越来越幸福。

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聋,五味令人口爽,驰骋略猎令人心发狂,难得之货令人行妨。请问什么意思呀?
该句出自道德经,意思是: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;嘈杂的音声使人听觉失灵;浓厚的杂味使人味觉受伤;纵情猎掠使人心思放荡发狂;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于不轨。
《道德经》第十二章:
五色令人目盲;五音令人耳聋;五味令人口爽;驰骋畋猎,令人心发狂;难得之货,令人行妨。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,故去彼取此。
扩展资料:
《道德经》是春秋时期老子(李耳)的哲学作品,又称《道德真经》、《老子》、《五千言》、《老子五千文》,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,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。
文本以哲学意义之“道德”为纲宗,论述修身、治国、用兵、养生之道,而多以政治为旨归,乃所谓“内圣外王”之学,文意深奥,包涵广博,被誉为万经之王。
五色令人目盲 五味令人原文和翻译
五色令人目盲、五味令人原文和翻译如下:
五色令人目盲出自于老子的《道德经》第十二章。原文如下:五色令人目盲;五音令人耳聋;五味令人口爽;驰骋畋猎,令人心发狂;难得之货,令人行妨。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,故去彼取此。
注释:缤纷的色彩,使人眼花缭乱;嘈杂的音调,使人听觉失灵;丰盛的食物,使人舌不知味;纵情狩猎,使人心情放荡发狂;稀有的物品,使人行为不轨。因此,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,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。
五色令人目盲本章赏析
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盲五色令人目盲
“五色”,原指青、黄、赤、白、黑五种颜色,古代以此五种颜色为正色,而其他颜色则是由此五种颜色搭配而成为“间色”。正因为“五色”在诸多颜色中的基础性地位,古人一般以此来泛指各种颜色。
从“目盲”的角度来看,老子并不是反对人们追求个人利益,享受更丰裕、更精彩的生活,而是主张人们应该顺应自然本性来生活,按照自然的法则来生活。任何悖离自然本性的行为,任何过度或无度地追逐物欲的行为,只会让人误入歧途,使人生陷入痛苦之中。